作家、歌手、主持人,靈性實踐者與記錄者。她走過媒體與浮華世界,看見夢境背後的虛假,也在自身經歷中體悟人性的赤裸與真實。離開鏡頭前的喧囂後,她投入靈性探索,將身體、聲音與意識結合為儀式,書寫因果,回應宇宙。
對她而言,創作不只是作品,而是一種與存在同頻的生活方式。當世界崩塌,她仍能用一句話安定人心。這是她的道:用文字與聲音,作為每個人與靈魂重逢的橋樑。
受邀參與青峰專輯《馬拉美的星期二》職人首聽活動,與多位跨界創作者分享聽後感,展現文字與音樂交融的靈感視角。
與導演黃惠偵對談女性情感與親密關係,開啟小說與電影之間的靈性對話。
參與「獨嘉魔幻日常」主題活動,與詩人任明信、音樂人葉穎同台,透過詩歌與故事表演探索文字與聲音的交織。
邀請藝術家、創作者與身心靈實踐者對話,議題涵蓋靈魂探索、成長、創作靈感、愛與關係等。節目中曾邀請威尼斯金獅獎導演奧黛麗迪萬、影后林嘉欣、楊貴媚等嘉賓,探討「內在力量」、「意義掙扎」、「關係與靈魂伴侶」等主題。
將靈性書寫延伸至音樂,發布實驗單曲〈天黑請閉眼〉;受邀《女兒的女兒》電影靈性導讀講座。
聚焦靈魂伴侶主題,揭露愛與恐懼的糾纏,透過敘事與文字實踐靈性理解。
開設脈輪唱誦儀式與讀者表達引導,結合書寫、聲音與即興探索。
未來除了個人創作,也計畫與訂閱制讀者有共創,醞釀中,暫不公布。
她曾任職於大型報社、週刊與時尚雜誌,十幾年間在影視媒體的浮華世界裡,看見人們如何以故事打造夢境。她近距離觀察過無數華麗的表演與精心設計的人設,也看見了其中被掩藏的惡意、孤獨與恐懼。
她開始追問:「夢之外,何為真?」
然而,這個問題沒有答案。因為她自己,也曾深陷幻象。
她的前半生是一場與虛假搏鬥的旅程——用偽裝維繫關係,用謊言證明存在,用取悅換取安全,用過度努力遮蔽脆弱。直到有一天,她從自己造出的深淵裡,看見了無明,也看見了人性的赤裸。
那之後,她選擇以文字凝視陰影,而不崩解,並在其中明白:唯有穿越表象的假,才能真正辨認純粹的真。
她開始一連串自我探索:學習現代舞與靜心,傾聽身體的語言;遠赴印度修習脈輪與咒語唱誦,讓聲音成為靈魂的通道;也在峇里島女祭司與中東巫師身邊,見證人如何在儀式裡重新與天地對話。她從觀察者成為行者,從書寫他人,轉而書寫存在。
出版《好久不見,靈魂伴侶》後,她的靈視力被全面開啟,從中理解生命中的每段經歷,都有其次序與意圖。即使擁有通靈的能力,她仍選擇不為人問事,而是將宇宙的洞見注入創作。她發展出「地獄因果寫作」與「對齊式脈輪唱誦」等儀式,讓人們透過文字與聲音回到自己的靈魂時間——不依附她的答案,而是在陪伴中喚醒自我。
許多導師稱她為「天生的巫女」,但她總笑著搖頭。對她而言,「巫」並非召喚神祇,而是一種與道同行的覺知——以文字與聲音為媒介,讓人間的故事被宇宙聽見。她的創作即是儀式,是人與天之間的橋。
目前,她正創作一部長篇小說,以輕盈與純粹之心,回應宇宙真理的重量。這部作品尚未揭曉,卻是她與靈魂的長期對話。
她持續帶領脈輪唱誦與創造性表達的課程,也在Podcast節目《高瑞希的心靈重訓》中,與人談論那些難以言說的故事。她相信,在這個焦慮而快速的時代,能慢下來傾聽自己,就是一種力量。
她曾寫道:「大師不是追趕時間的人,而是站在自己的洞裡,靜靜地接收地底傳來的回聲。」這句話成了她的座右銘。
對她而言,創作不是產出,而是一種與存在同頻的生活方式。深度,不是姿態,而是活著的方式。
這是她的路,也是她的道。